一、起居养生应注意什么
1.起居有常
起居有常指日常作息时间的规律化。起居作息要符合自然界阳气消长的规律及人体的生理常规,其中最重要的是昼夜节律,否则,会引起早衰与损寿。古代养生家认为,春夏宜养阳,秋冬宜养阴。因此,春季应“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”;夏季应“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使志无怒,使华成秀”;秋季应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”;冬季应“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有所得”。
2.安卧有方
睡眠是人的一种生理需要。人在睡眠状态下,身体各组织器官大多处于休整状态,气血主要灌注于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五脏,使其得到补充和修复。安卧有方就可以保证人的高质量睡眠,从而消除疲劳,恢复精力,有利于人体健康长寿。若要安卧有方:
第一: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。一般说来,中老年人每天睡眠时间以8~10小时为宜。
二是:要注意卧床宜软硬适宜,过硬,全身肌肉不能松弛得以休息;过软,脊柱周围韧带和椎间关节负荷过重,会引起腰痛。
三是:枕头一般离床面5~9cm为宜,过低,可使头部血管过分充血,醒后出现头面浮肿;过高,可使脑部血流不畅,易造成脑血栓而引起缺血性中风。
四是:要有正确的睡眠姿势,一般都主张向右侧卧,微曲双腿,全身自然放松,一手屈肘平放,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。这样,心脏位置较高,有利于心脏排血,并减轻负担,同时,由于肝脏位于右侧较低,右侧卧可使肝脏获得较多供血,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。在长寿者调查中,许多长寿老人都自述以右侧弓形卧位最多。古谚也说:“站如松、坐如钟、卧如弓”,“屈股侧卧益人气力”
五是: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晚饭不宜吃得过饱,也不宜吃刺激性和兴奋性食物,中医认为“胃不和则卧不安”。睡前宜梳头,宜用热水浴足。
3.谨防劳伤
包括慎房帷及劳作伤。慎房帷,这是保肾固精、避免生理功能失调的重要措施。一方面要顺应天性,不宜禁欲,但另一方面也要节制房事,保精养生。防劳作伤,这是维护强壮机体、避免形伤的重要措施,在劳作中,要坚持循序渐进、量力而行的原则,注意适度的劳动,不能逞强斗胜,切忌久视久坐。
4.居处适宜
人离不开自然环境,中医很早就提出了人与自然相生相应的“天人相应”学说。《内经》在总结环境对人体健康与长寿的影响时指出,“高者其气寿,低者其气夭”。说明住处地势高的人多长寿,而地势低的人多早夭。为何地理环境不同,寿命长短不一呢?因为地区不同,水土不同,水土与水质对食物构成成分及其对人体营养的影响很大。同时,气象条件的差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不一样。在寒冷的环境中,细胞代谢活动减慢,人类的生长期延长,衰老过程推迟。
二、起居养生5大误区
误区1 看中医就是吃中药
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,即中医学。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,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知识,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,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。
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、气血津液、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,气、血、津、精为人体的组成,通过望闻问切四法,分析病因病机,确定病症、分型,从而确立治法治则,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,如中药、针灸、生活作息、饮食习惯等指导、治疗或调理身体。由此可见,作为中国的国粹,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;作为一门学科,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,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。中医除了吃中草药,还有针灸、拔罐、推拿、药浴、刮痧、食疗等各种方法,且疗效甚佳。
误区2 中药治疗效果缓慢
不少人都觉得,中药疗效慢。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,西医为微观方式,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,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。另外,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,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,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,中医也有独到之效,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,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。所以中药应改为疗效“漫”长。
误区3 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
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,把中医当做是“救命稻草”,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。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,这样效果 会更好。例如糖尿病,西医治疗糖尿病,多数是控制饮食、注射胰岛素。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“消渴症”,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,养阴生津,并且辅以食疗,即显 效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,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,多从整体出发,调节脏腑功能,从而达到阴平阳秘、气血充盈之效。
误区4 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
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,不是凭口感,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,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。用以控制饮食,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。
中医食疗是利用“药食同源”的食物进行防病治病,用以促进病体康复。
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,把人当成人,讲究顺天应时,天时、地利、人和;顺应四时,吃应季的食物。用食物来调理身体,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。
误区5 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
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,中医养生就 是老年人的事情,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。中医养生,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,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。
三、养生的禁忌如下
1、一忌恋床
现在醒后恋床不起的人越来越多了,尤其是节假日。凡有过恋床不起的(不管年轻的,年老的)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:睡眠和恋床的时间多了,反而觉得四脚发沉、精神萎靡、有“越睡越累”、“越睡越不舒服”的感觉,结果,还不如每天忙于工作或学习时那样精力充沛。恋床打乱了平日正常的生活规律,使体内许多生物钟错点。
2、二忌老人醒后起身小便
早晨一觉醒来后,可能膀胱内已充满了尿液,有急不可待地排尿感,尿意越是紧迫,越要沉得住气,不可立即起身小便,尤其是老年人,直立位小便要避免。因为,膀胱排空容易引起头晕,甚至出现排尿性晕厥。
3、三忌醒后立即剧烈运动
许多人,晨起后习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,只要注意,对健康的确有益处。但是,运动必须在晨起后稍作休息一下,待气血阴阳运行平衡后才可进行。若起床后,也未做准备活动,便马上投入比较剧烈的运动,就容易发生心、脑血管的意外。
4、四忌不吃早餐
许多人认为早餐不重要,可吃可不吃;还有不少人因种种原因(睡懒觉来不及吃,或少女为了“减肥”节食而不吃)不吃早餐。因为生活节奏加快等原因,目前普遍存在着“早餐马虎、中餐凑合、晚餐丰富”的现象,这与科学进餐的原则是相违背的,是饮食中的误区。不吃早餐或吃不好,会直接影响上午的工作、学习效率。
四、起居养生吃什么呢
1.当归黄芪乌鸡汤
原料:乌鸡肉250克、当归15克、黄芪20克。
制作:乌鸡肉洗净,切块,当归、黄芪洗净,一齐置瓦锅内,加水适量,文火煮熟。调味服食。
功效:气血双补,固肾调精。适用于月经病气血不足、肾虚者,症见经期不准,经量少而色淡,神疲气短,多梦失眠,头昏腰酸,面色苍白等。
2.人参大枣汤
原料:人参10克,大枣5枚。
制作:人参切片备用。大枣洗净备用。人参放入砂锅中,加清水浸泡半天,加大枣,煮约1小时即成。
功效:本方有大补气血功效。适用于气血亏虚,虚弱劳损者。
3.百合红枣银杏羹
原料:百合50克,红枣10枚,白果50克,牛肉300克,生姜两片,盐少许。
制作:将新鲜牛肉用滚水洗干净之后,切薄片;白果去壳,用水浸去外层薄膜,再用清水洗净;百合、红枣和生姜分别用清水洗干净;红枣去核;生姜去皮,切两片。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,先用猛火煲至水滚,放入百合、红枣、白果和生姜片,改用中火煲百合至将熟,加入牛肉,继续煲至牛肉熟,即可放入盐少许,盛出即食。
功效:有补血养阴,滋润养颜,润肺益气的功效。
4.黄芪红糖粥
原料:黄芪30克,粳米100克,红糖30克,陈皮6克。
制作:将黄芪洗净切片,放入锅中,加清水适量,煎煮去渣取汁;将粳米淘洗干净,与陈皮、红糖放入锅中,再倒入黄芪汁,加清水适量,煮至米烂熟即成。
功效:此粥有益气补血的功效,适用于气血虚弱所致颜面苍白无华者。
5.爆人参鸡片
原料:鲜人参15克,鸡脯肉200克,冬笋、黄瓜各25克,鸡蛋清1个,精盐、料酒、葱、生姜、香菜、鸡汤、猪油、芝麻油、味精、水豆粉各适量。
制作:将鸡脯片切成长5厘米、宽1.6厘米、厚0.16厘米的片;人参洗净,斜刀切成0.66厘米厚的小片;冬笋、黄瓜切片;葱、姜切丝;香菜切段。鸡片加盐、味精后拌匀,下入鸡蛋清、水豆粉拌匀。将锅内放猪油,烧至五成热时,下入鸡片,熟时捞出,控净油。用精盐、味精、鸡汤、料酒兑成汁水。将锅内放油,烧至六成热时,下入葱丝、生姜丝、笋片、人参片煸炒,再下黄瓜片、香菜、鸡片,烹上汁水,颠翻几下,淋上芝麻油即成。
功效:补元气,健脾胃。适用于五脏虚衰、久病赢瘦、心慌气短、体虚自汗、慢性泄泻、脾虚久痢、食欲不振、气虚浮肿等一切气衰血虚之症。
6.人参莲肉汤
原料:白人参10克,莲子10枚,冰糖30克。
制作:将白人参、莲子(去心)放在碗内,加洁净水适量发泡,再加入冰糖,再将碗置蒸锅内,隔水蒸炖1 小时。
功效:补气益脾。适用于病后体虚、气弱、食少、疲倦、自汗、泄泻等症。
7.百合红枣银杏羹
原料:百合50克,红枣10枚,白果50克,牛肉300克,生姜两片,盐少许。
制作:将新鲜牛肉用滚水洗干净之后,切薄片;白果去壳,用水浸去外层薄膜,再用清水洗净;百合、红枣和生姜分别用清水洗干净;红枣去核;生姜去皮,切两片。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,先用猛火煲至水滚,放入百合、红枣、白果和生姜片,改用中火煲百合至将熟,加入牛肉,继续煲至牛肉熟,即可放入盐少许,盛出即食。
功效:有补血养阴,滋润养颜,润肺益气的功效。
原标题:起居养生法有哪些起居养生的有多重要呢